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2022年起,中国科协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和服务工作,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依托科技场馆、重要科研设施(平台)、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类人物纪念馆和故居等设施场所开展各具特色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展示宣传在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个人和团队先进事迹。
北京大学入选3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介绍如下:
1) 北京大学周培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22年)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北京大学工学院曾举办一系列弘扬周培源等科学家精神的活动。1992年祝贺周培源90寿辰;2002年承办周培源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系列活动;2010年承担“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周培源、黄琳);2012年协办“培源精神、辉耀故里”周培源110周年纪念会;2022年联合中国科协与九三学社等单位举行周培源诞辰120周年纪念会系列活动;1988年发起组织了“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2021年成立了“周培源书院”,培养引领未来力学发展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目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建设500平方米科学家精神教育空间,用于展陈周培源、王仁、于敏、吴大观等著名科学家个人事迹及承载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文物资料,可同时接纳200人的参观学习。组成了包括院士在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及学生志愿者团队近百人,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家精神学习;组建了周培源党员科普宣讲团,定期向学生们宣讲科学家精神,并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https://kexuejiajingshen.scimall.org.cn/Contribute/getdetail?id=4442
2)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2022年)
北京大学王选纪念陈列室建成于2007年,位于北京大学东门对面的方正大厦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具体管理。陈列室室名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亲笔题写,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提供了大量图片、手稿、实物等珍贵资料,并亲自参与展陈设计与方案审定。陈列室包括“生平事迹厅”和“创新历程厅”,含展板80块、图片200余幅、实物100余种390余件、手稿160余件。秉承“以科普体现成就、以创新展示典范、以思想总结人生、以故事升华精神、以细节展现真情”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化展现了王选院士的成就与风范。
多年来,王选纪念陈列室与社会各界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宣传活动,包括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科技馆等提供王选院士展品,与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合作建设王选展区,全方位支持建设无锡王选事迹陈列馆;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拍摄王选专题片;研究编撰文集、传记和学术文章数百万字;配合中国科协等有关方面举办“王选星”命名仪式,召开纪念王选诞辰80周年座谈会、王选创新精神研讨会,合作创演原创歌剧《为你而来·王选之歌》、设立“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励基金”、出版纪念王选邮品、进行王选雕像创作安放活动等,成为缅怀王选精神、宣传王选事迹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https://news.pku.edu.cn/xwzh/ad8c3ba9bb4d489686a2ff5d1ecdd87d.htm
3) 北京大学化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3年)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于1910 年,110多年来聚集了众多的著名学者专家、学术大师,例如曾昭抡、黄子卿、傅鹰、张青莲、邢其毅、徐光宪、唐有祺等,产生了诸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原子量测定、稀土分离等一批推动国家发展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学化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在原各先生工作室、院史馆基础上建设,旨在通过各类展出、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再现学者大家的往事和人生历程,弘扬和传承赤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教作风,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基地位于化学院C区新大楼一层,日常基地将用于陈展以徐光宪、唐有祺为代表的先贤大家的个人事迹及承载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资料。在科学家诞辰纪念日、全国科技工作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将开展各类具有特色,形式多样的专题展出活动。
http://www.news.cn/2023-05/30/c_1129657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