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为目标,旨在组织、鼓励各类机构参与科普活动,按照新发展阶段科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依托各地域和各领域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资源要素,通过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全社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北京大学入选5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介绍如下: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由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遥感测量与GIS等专业,以及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 个,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1个等重要研究机构组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地球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国内外地学科技前沿发展,为地球科学科普提供了雄厚的专业基础。

https://sess.pku.edu.cn/info/1033/3219.htm

2) 北京大学工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由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航空航天工程系、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以及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研究机构组成。其中力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和首批“强基计划”。北京大学通过搭建了多项科普体验平台、定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定期举办交流座谈会和纪念研讨会,创作和传播优质科普资源,助力提高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https://www.coe.pku.edu.cn/newsfocus/fast/11281.html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塞罕坝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塞罕坝国家站”)是北京大学首个国家野外科学研究台站。从2006年建站至今,现已具备较为完善的试验场地和基础设施,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科普建设、技术支撑和管理队伍,并与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和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承德气象局、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地方部门建立了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如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合作,参与编写了《塞罕坝森林植物图谱》。塞罕坝国家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具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和和条件,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及其他院校等相关学科的重要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北京大学思政教育基地,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https://www.ues.pku.edu.cn/kxyj/jdypt/gjj/2546971ef52a4133adc116bdf61ddacd.htm

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医院有全国健康科普专家12人,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16人,阳光长城慢病防治微博专家6人,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园行动专家4人。医院高度重视健康科普教育工作,全院职工积极践行“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努力推动健康中国知识普及行动,为患者及百姓传播健康知识。

https://news.pku.edu.cn/xwzh/4872c490cda24f83b21b42fa413800bc.htm


5)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非常注重科普工作,形成了由党委负责,党院办牵头组织,各科室共同参与的口腔科普宣教工作机制,并利用自身空间开展口腔卫生基本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口腔保健常识、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口腔医学技术新发展等。医院在院内通过展板、挂图、视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让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能够在就诊之余全面地了解到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医学技术发展。

北大口腔医院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